文章轉載|王先第:《開放原始碼之法經濟分析》


我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王先第於《澳門社會科學研究》2022年第一期發表署名文章,原文轉載如下:

 

摘要:根據規範性寇斯定理,為促進效率,法律應致力於將資源分配的私下協商成本降至最低,以促進交易。就開放原始碼行為而言,程式員不僅放棄了作為電腦軟體的部分智慧財產權,而且願意繼續免費創作開源軟體。相較於封閉原始碼,開放原始碼對理性人有多樣的經濟激勵,並且能降低資訊成本、交易成本,讓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更高,由此社會產值更大,更能接近邊沁的功利主義目標。

關鍵詞:開放原始碼 激勵機制 資訊成本 配置效率 功利主義

 

前言

開放原始碼的目的是通過開源的方式讓軟體更快更精准地實現更優。開放原始碼能夠吸引到更多優秀的程式員一同維護、完善軟體,最終軟體所在企業與消費者所獲收益都將超過成本。數以萬計的程式員本可以將自己的時間出售給穀歌、蘋果這樣的商業軟體生產商,為何他們會積極自願地免費貢獻自己的時間創建開源代碼呢?這似乎違背了經濟規律。然而這一表像掩蓋了內部的深層成本收益邏輯。一方面,編寫開源代碼的行為給程式員的經濟激勵是多樣的。另一方面,相較於私有軟體(proprietary software),開放原始碼的軟體(open-source software)能夠降低資訊成本、交易成本,實現 Kaldor-Hicks 改善,提高配置效率與生產效率。本文即對開放原始碼的行為做成本收益分析,並論證該行為的高效率。

 

一、開放原始碼能降低資訊成本、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首先,開放原始碼軟體中大部分的智慧財產權仍然由該初始開源軟體的作者或智慧財產權人享有。而幾種規範的開源軟體授權協議,明確了權利狀態和智慧財產權歸屬。因為財產權越明確,資訊成本(information costs)越低,越能鼓勵自由交易,而自由交易通常是更有效率的。其次,開放原始碼能降低協商成本(negotiation costs),消費者和程式員可以直接使用開放原始碼,不需要聯繫商業軟體開發公司,不需要協商談判以獲得二次利用開發權限,不需要支付權利金。只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始碼授權協議即可。

關於交易成本與資訊成本的界定,筆者贊同 Douglas Allen 學者的觀點。交易成本是設立、維持、使用財產權的費用(the cost of establishing, maintaining and using property rights),資訊成本是為了獲取資訊而付出的對價。Douglas Allen 教授認為,資訊成本是交易成本存在的必要條件。

(一)開放原始碼的成本收益分析

開放原始碼主要涉及三方利益,軟體企業、消費者與程式員。其中,就消費者而言,根據 2008年 Standish Group 的一份報告,採用開源軟體的模式為消費者每年節省了大約 600.00 億美元的成本。在成千上萬的獨立程式員測試並修復其中的錯誤,並且開源軟體不依賴於最初創建它的公司或智慧財產權人。即使軟體公司破產不再運營,這一軟體的代碼依然在,外部程式員仍然可以接力,繼續開發。此外,它使用的是所有人均可使用的開放標準,因此不在專有軟體中可能在的格式不相容問題。

1. 就開放原始碼的成本,主要涉及:(1)開源軟體安全維護的成本更高。由於源代碼是開放狀態,所以駭客更容易瞭解到該軟體的漏洞與攻擊點;(2)依託開源範式設計一個商業上合理的盈利模式較為困難。因為技術需求容易滿足,然而市場盈利需求不易滿足;(3)初始開源軟體的智慧財產權人放棄了軟體的複製權、修改權和傳播權形成的成本。

2. 就開放原始碼的收益,主要涉及:(1)開發人員可以只根據純技術需求開發開源軟體,而不需要迫於商業化壓力的牽制而降低軟體品質;(2)對於開源軟體公司而言,相較於非開源軟體,消費者更容易接觸到開源軟體,因此下載量會增加,公司會獲得下載量增加的收益;(3)有助於建立開發人員對該開源軟體的忠誠度,開發人員感到被授權,對該軟體公司更有歸屬感。(4)開源軟體需要的行銷成本和售後服務成本也更低,因為作為客戶的消費者自己就可以隨時隨地修改、維護。因此開放原始碼可以讓軟體公司快速、低成本地生產更可靠、品質更高的軟體。

(二)開放原始碼的效率標準分析

1.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通過對開放原始碼涉及利益三方的成本收益進行分析,開放原始碼讓三類主體所獲的收益都超過成本。也即開放原始碼增加了總體的社會福利,而沒有一方因此受損,即開放原始碼的行為製造了帕累托改善。

2.卡爾多·希克斯效率(Kaldor Hicks)。就開放原始碼涉及的總社會利益,軟體企業、貢獻方程序員及大量消費者,通過以上成本效益分析,這三方因開放原始碼所能實現的總社會利益大於總社會成本。分析如下,一方面,由於開放原始碼會讓駭客更容易知悉軟體的內部技術細節,所以程式員需要付出更高的安全維護成本。另一方面,軟體企業需要付出較難形成直接盈利模式的成本。但是,消費者作為最大受益方願意通過高下載量來補償受害方(程式員和軟體企業)的虧損。

3.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更高。開放原始碼降低了資訊成本(information costs),促進了交易。根據規範性霍布斯定理(Normative Hobbes Theorem),將私人在資源分配上的意見分歧造成的損害降低最低。程式員(兼軟體消費者身份)和普通消費者,這類更加清楚自身對該軟體需求的人去修改代碼,不僅能實現資源流動到最能利用者之手,而且自行修改減少了意見分歧出現的概率。相反,如果是專有軟體(proprietary software),程式員只能依賴猜測與估計來瞭解用戶需求。即對用戶需求的資訊獲取成本高,獲取資訊的時間成本也更高,沒有達到人盡其才,也就導致配置效率低。並且,對於非開源軟體,開發人員可通過軟體設計操控消費者。如果出現了軟體公司破產等情形,訂購使用該軟體的先前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儲的資料就有毀損滅失的風險,消費者一方的成本會增加。

4.生產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更高。對軟體開發企業而言,開放原始碼能實現生產效率最大化。由於參與開發源代碼人數沒有上限,使得軟體的優化、創新速度容易超過通常情況下商業企業獨自的研發速度。即公司有機會用最小的研發成本實現最大的產出。創新速度更快,更精准地抓住、滿足消費者一方對該軟體的需求。

總之,結合 1985 年奧利弗·威廉森(Oliver Williamson)提出的理論可以分析推出,開放原始碼可以降低軟體交易的簽約、談判、保障契約履行這類事前交易成本104。並且,通過上述的效率標準分析,可以共同推導出相較於專有軟體,開放原始碼的確能夠降低資訊成本、交易成本,提高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

 

二、開放原始碼具有多樣的經濟激勵機制

根據 Josh Lerner 和 Jean Tirole 學者的理論,理性人願意釋放智慧財產權的經濟誘因具有多樣性。首先需要有淨利益(net benefit)在。淨利益包含立即的報酬與延遲的報酬。具體而言,開放原始碼並免費貢獻自己的時間創建開源軟體,有機會提高開發人員在同行中的聲譽,獲得提高自身技術開發能力的機會,以及獲得參與開源專案的內心樂趣滿足感。

同時,根據 Richard Allen Posner 的觀點,第一,一些貢獻者兼具消費者身份,通過修復代碼中的錯誤,讓自己作為消費者也更便利了。第二,軟體社區更容易評估程式員對開源代碼的貢獻,而不是對專有軟體(proprietary software)的貢獻,因為專有源代碼通常是商業機密。也就是說,臨時或兼職參與開源運動,會給程式員帶來潛在的未來發展機遇。第三,熟練的程式員可以從他們寫開源代碼的行為中獲得效用,如果他們可以選擇他們可從事的軟體開發專案,效用可能會更大。因為他們在商業公司工作時只能是被動的接受者,沒有辦法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案,獲得工作的愉悅感。開源運動的成本收益邏輯不是經濟學不能解釋的行為,而是決定行為的經濟激勵具有多樣性。這三方面的經濟激勵使得熟練的程式員能夠獲得立即的報酬和將來可期待的延遲報酬,也就是有淨利益在了,於是開發人員願意釋放電腦軟體的部分智慧財產權,也願意參與創作。

關於從事開源軟體程式員的成分收益分析。首先程式員會付出她的時間機會成本。當她從事開源軟體開發時,就無法從事其他編程工作。這種機會成本在於廣泛而密集的邊際效益中。例如,如果該程式員在商業公司或大學工作,就放棄了本能獲得的金錢補償。如果是從事相關科研工作,機會成本就是不專注於她的本職科研工作。例如學者的研究成果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這些都涉及到延遲成本。這類不專注於主要工作的機會成本的大小要取決於雇主監督的嚴厲程度,或者說工作壓力。

但有兩項直接收益可以抵消這兩種交易成本。首先,程式員在修復錯誤或定制開源程式時,事實上有機會提高她的雇主對她的專業認可度。其次,程式員比較了本職工作和開源軟體開發這兩項工作的愉悅程度,選擇一個更酷的開源專案會比本職工作獲得更多的內心樂趣與滿足感。另一方面,延遲的報酬包括了兩種激勵措施:職業關注激勵和自我滿足激勵。首先職業關注激勵是指未來的工作機會,商業開源公司的股份等。自我滿足激勵是指對於得到同行認可的渴望。大多數程式員對這兩種激勵都較為關心。我們把職業關注激勵和自我滿足激勵統稱為信號激勵。

關於開放原始碼與非開放原始碼激勵的比較,開源專案能夠大幅度降低程式員的成本,原因有二:(1)「校友」效應。因為原始碼對所有人都免費開放,所以可以在大學裏利用這些代碼來免費學習;(2)定制化以及 bug 修復利益。如果參與開源活動能夠給程式員和所在公司帶來私人利益(bug 修復、定制軟體),則可以抵消為開源專案做貢獻的成本109。這類成本的降低和源代碼的開放性直接相關。

就延期報酬(信號激勵)部分,根據 1999 年 Holmstrom 的經濟理論,信號激勵越強,績效越明顯,績效更多地歸因於個人。在開源模式下信號激勵也會更強,原因有三:(1)更好地測試性能。在非開源專案中,程式員觀察商業開發軟體某個元素的功能時只能得到一個模糊的猜測結果,相比之下,在開源專案中,不僅可以看到每個程式員的貢獻,該貢獻是否有效果,還可以看到問題是否困難,是否以巧妙的方式解決了,代碼是否能用到未來其他的編程專案中等;(2)完全主動控制。開源專案中程序員是自己的老闆,對子專案的成功全權負責。110相比之下,在一個等級森嚴的商業公司中,程式員的表現還需兼顧主管的建議、乾預等等。根據經濟理論預測,自主可控時程式員的表現更能精准地衡量;(3)更大的流動性。勞動力市場在開源環境中更具有流動性。程式員自身擁有的特定人力資本可能並不多,這限制了他們努力轉移到新專案或新的工作環境的嘗試。然而開放原始碼讓許多元素共用,他們積累的知識能夠更多地轉移到新環境中。

通過以上分析可得出,儘管開發人員沒有獲得即時報酬,但參與開源專案在經濟上仍是有利的。因為它是一種向世界傳達自身能力的方式。通過志願服務可以站穩腳跟,以一種可以轉化為其他各類專案的方式獲得知名度,例如開始自己創業、獲得未來就業的機會以及和敬佩的人一起工作的機會。

從企業的角度,商業公司選擇參與開放原始碼的原因,例如利用自身和開源程式互補的專有市場領域的專業知識;如果公司的產品直接和開源產品競爭,企業可能會鼓勵自己的程式員參與開源專案,以便瞭解該產品的優缺點;以便在員工和開源程式員互動時瞭解潛在員工。並且,有機會在開源程式員以及軟體用戶心中建立良好的公關形象。

 

結語

通過對開發人員、軟體公司和消費者三類主體進行成本收益分析,筆者推導出:開放原始碼能夠實現總社會利益大於總社會成本,即實現 Kaldor-Hicks 改進;開放原始碼節省了搜尋成本、談判成本、資訊成本等交易成本,配置效率和生產效率更高;開放原始碼能讓程式員更易獲得同行認可,提高獲得未來工作機會的可能性,經濟激勵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最終更能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實現邊沁的功利主義目標。

 

 

 

 

 

編輯:張亁昊

審核:劉安之